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宜宾市兴文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5月9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所属地区:四川 发布日期:2024-05-09
所属地区:四川 - 宜宾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审批项目
更新时间:2024/05/09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5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5月9日-2024年5月14日(共5个工作日)。
电话:(略)
地址:(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略)兴文生态环境局
2024年5月9日
拟批准的建设项目
(略)
项目
名称:(略)
建设
地点:(略)
建设
单位:(略)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略)治理项目
四川(略)
(略)
(略)
(略)工程河段(略)河道,河道本身推移质量较大,河道左岸为乡道,右岸为农田,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严重、断面狭窄、护岸缺失,防洪标准偏低,对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形成安全隐患。
为此,(略)拟投资1715.96万元在(略)实施(略)治理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为:综合治理河长3.8km,新建支沟护岸1771.6m,其中支沟左岸护岸长度为714.67m,支沟右岸护岸长度为1056.93m;新建主沟堤防2048.24m,其中主沟左岸堤防长度为511.18m,主沟右岸堤防长度为1537.06m,河道规整3.8km。
本项目为河道防洪堤建设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量避让植被(略),保护好现有的树木;
②施工前应对工程(略)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
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④对占用当地居民用地的应进行青苗补偿;
⑤严格管理施工人员,施工作业,做到少扰动,少破坏。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a)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略)的地方放生。
b)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略)
c)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略)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及其他固废,临时堆场堆放的土方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落入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②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由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治或减少泄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③加强水上(略)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减轻工程施工带来的扰动,(略)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略)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过程(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只要按照“三同时”要求实施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构成长时期影响。
四、施工结束后迹地恢复措施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略)域内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绿化恢复。
①场地清理:拆除围挡,对开挖(略)域进行坑凹回填,场地平整改造,恢复利用。
②施工方应对现场严格管理,设置环境保护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③土地复垦、植被措施:在施工结束后,需(略)域内临时施工用地、临时施工堆场、施工便道(略)域废弃物进行清除,对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作业;进行混播植草,选用当地常见物种,确保施工迹地不裸露,以减少水土流失。
五、生态修复措施
施工完成后,选择(略)域内适宜河段进行水草种植,以恢复水生生态,为鱼类提供合适的索饵和栖息场所。
2
(略)治理项目
四川(略)
(略)
(略)
大坝苗族乡沙坝村、朝阳村内石家沟山洪沟无任何防洪工程,防洪能力极差,河势不稳定,山洪灾害风险高,每逢汛期暴雨易有山洪发生,对沿河人民生命、耕地形成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村民的正常生活。
为此,(略)拟投资1582.44万元在(略)实施(略)治理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堤防2.79km(左岸1.57km,右岸1.22km),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新建护岸0.94km,防洪标准达到5年一遇,新建护脚0.29km,河道规整6.10km,河道规整量36182m3。
本项目为河道防洪堤建设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量避让植被(略),保护好现有的树木;
②施工前应对工程(略)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
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④对占用当地居民用地的应进行青苗补偿;
⑤严格管理施工人员,施工作业,做到少扰动,少破坏。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a)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略)的地方放生。
b)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略)
c)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略)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及其他固废,临时堆场堆放的土方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落入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②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由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治或减少泄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③加强水上(略)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减轻工程施工带来的扰动,(略)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略)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过程(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只要按照“三同时”要求实施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构成长时期影响。
四、施工结束后迹地恢复措施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略)域内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绿化恢复。
①场地清理:拆除围挡,对开挖(略)域进行坑凹回填,场地平整改造,恢复利用。
②施工方应对现场严格管理,设置环境保护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③土地复垦、植被措施:在施工结束后,需(略)域内临时施工用地、临时施工堆场、施工便道(略)域废弃物进行清除,对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作业;进行混播植草,选用当地常见物种,确保施工迹地不裸露,以减少水土流失。
五、生态修复措施
施工完成后,选择(略)域内适宜河段进行水草种植,以恢复水生生态,为鱼类提供合适的索饵和栖息场所。
3
(略)古宋河朝阳、万寿、和平、普照
段防洪治理工程(朝阳段)
四川(略)朝阳村
(略)
(略)
古宋河朝阳段两岸防洪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遇到暴雨和极端灾害天气,两岸大面积淹没,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和赖以生存的农田耕地。(略)拟投资3970.17万元在(略)朝阳村实施(略)古宋河朝阳、万寿、和平、普照段防洪治理工程(朝阳段)。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降低洪涝灾害的影响,实现居民群众长治久安。
本次河道综合治理长度为5.00km,(略)桥处,地下至四龙桥上游400m处,本工程共新建堤防护岸工程6466.86m,其中左岸新建堤防护岸3127.25m,右岸新建堤防护岸3339.61m,右岸河岸加固工程134.45m,河道疏浚1674m,新建人行桥一座,新建穿堤箱涵10处(左岸3处,右岸7处),穿堤涵管10处,穿堤箱涵10处,新建拦河坝3座。
本项目为古宋河防洪除涝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量避让植被(略),保护好现有的树木;
②施工前应对工程(略)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
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④对占用当地居民用地的应进行青苗补偿;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a)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略)的地方放生。
b)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略)
c)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略)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及其他固废,临时堆场堆放的土方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落入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②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由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治或减少泄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③加强水上(略)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减轻工程施工带来的扰动,(略)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略)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过程(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只要按照“三同时”要求实施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构成长时期影响。
四、施工迹地修复措施
开挖料一部分用于堤后回填,回填高程与堤顶齐平,另一部分作为覆土覆盖
在堤身砼面板上。施工结束时,需要及时开展迹地修复和河道生态修复。迹地修复方案如下:
①堤后回填的开挖料待施工结束后,在表层播种草种子和人工植树,再施肥增加土壤肥力,满足草和幼苗木的生长要求。如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等;
②清理散落在(略)内的建渣、钢筋等物品,统一运到(略)外堆放或处理;
③将相关附属设施设备移出(略)外,对原有迹地进行松土,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同时根据原地貌植被进行复耕复植;
④清理施工场地塑料袋、编织袋、饮用水瓶等其他杂物,最大限度的将河床恢复到自然状态。
五、生态修复措施
施工完成后,选择(略)域内适宜河段进行水草种植,以恢复水生生态,为鱼类提供合适的索饵和栖息场所。
4
(略)治理项目
四川(略)友谊村、普照村
(略)
(略)
古宋镇友谊沟现状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抵御洪水能力有限,(略)的安全受到威胁。(略)治理,局部河道存在着淤积严重、断面狭窄、护岸缺失等问题,防洪能力较差,对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为此,(略)拟实施(略)),本工程位于友谊沟友谊村、普照村河段,综合治理长度4.7km,包含主沟2段合计4.25km,支沟1段0.45km。主沟治理河段上起友谊沟新房子(小地名)河段,下至普照村友谊沟汇入建设河河口处,新建左右岸堤防(护岸)共7段,新建总长度4183.49m,其中左岸2174.69m,右岸2008.80m,河道规整长度(含建堤河段)4.25km,新建排涝涵管5处,下河梯步6处;支沟治理长度0.45km,河道规整长度0.45km。
本项目为河道防洪堤建设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量避让植被(略),保护好现有的树木;
②施工前应对工程(略)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
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④对占用当地居民用地的应进行青苗补偿;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a)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略)的地方放生。
b)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略)
c)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略)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及其他固废,临时堆场堆放的土方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落入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②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泄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③加强水上(略)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减轻工程施工带来的扰动,(略)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略)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过程(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只要按照“三同时”要求实施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构成长时期影响。
四、施工结束后迹地恢复措施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略)域内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绿化恢复。
①场地清理:拆除围挡,对开挖(略)域进行坑凹回填,场地平整改造,恢复利用。
②施工方应对现场严格管理,设置环境保护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③土地复垦、植被措施:在施工结束后,需(略)域内临时施工用地、临时施工堆场、施工便道(略)域废弃物进行清除,对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作业;进行混播植草,选用当地常见物种,确保施工迹地不裸露,以减少水土流失。
五、施工期景观影响减免措施
1、为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应安置施工场地围栏,隔离(略)域,缓解视觉影响,做到文明施工。
2、对施工场地内施工机械整齐放置、合理布设,散乱的建筑材料和物品尽量加以覆盖,保持施工场地的整齐美观。
3、运输车辆如果超载或被覆不当,途中常常会撒落土、石、砂料,如不及时清除,(略)面损坏。(略)罩,防止土石料撒落,并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教育,做到清洁装卸,清洁运输。
5
(略)治理项目
四川(略)顺河村
(略)
(略)
石海镇泼浑河现状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治理工程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抵御洪水能力有限,(略)的安全受到威胁。
为此,(略)拟实施(略))。本工程位于泼浑河顺河村段,综合治理长度4.5km,治理范围上起芭茅沟水库下游200m处,下至顺河村小学附近7#机耕桥处。新建左右岸护岸共4段,新建总长度2705.22m,其中左岸1594.31m,右岸1110.91m,河道规整长度(含新建护岸段)4.5km,新建排涝涵管9处,下河梯步8处,工程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
项目为河道防洪堤建设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五十一、水利—127防洪除涝工程:其他(小型沟渠的护坡除外;城镇排涝河流水闸、排涝泵站除外),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尽量避让植被(略),保护好现有的树木;
②施工前应对工程(略)的表土进行剥离,单独存放;
③施工与绿化、护坡、修排水沟应同时施工,应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④对占用当地居民用地的应进行青苗补偿;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a)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打击捕杀野生动物行为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宣传,使施工人员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公众不得捕杀野生动物,若遇到野生动物,应及时将其移至远离(略)的地方放生。
b)合理选定工程施工时段和工艺,减少对动物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略)
c)防治动物生境污染
做好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同时要重视非(略)的人、畜被动物伤害的防治和防疫工作。
2、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①严禁沿河堆放土石方及其他固废,临时堆场堆放的土方采取遮盖措施,避免落入河道,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②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堰身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在施工中围堰不致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且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泄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③加强水上(略)域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为减轻工程施工带来的扰动,(略)的水土流失,应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略)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过程(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和危害不大。只要按照“三同时”要求实施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临时措施,建设期及运行期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控制,不(略)域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构成长时期影响。
四、施工结束后迹地恢复措施
本项目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略)域内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复垦、绿化恢复。
①场地清理:拆除围挡,对开挖(略)域进行坑凹回填,场地平整改造,恢复利用。
②施工方应对现场严格管理,设置环境保护相关管理人员,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③土地复垦、植被措施:在施工结束后,需(略)域内临时施工用地、临时施工堆场、施工便道(略)域废弃物进行清除,对场地进行植被恢复、土地复垦作业;进行混播植草,选用当地常见物种,确保施工迹地不裸露,以减少水土流失。
五、施工期景观影响减免措施
1、为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应安置施工场地围栏,隔离(略)域,缓解视觉影响,做到文明施工。
2、对施工场地内施工机械整齐放置、合理布设,散乱的建筑材料和物品尽量加以覆盖,保持施工场地的整齐美观。
3、运输车辆如果超载或被覆不当,途中常常会撒落土、石、砂料,如不及时清除,(略)面损坏。(略)罩,防止土石料撒落,并加强对司机及装卸工人的教育,做到清洁装卸,清洁运输。

企业专属对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