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关于申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专家和研究项目的通知

所属地区:河北 发布日期:2023-10-18
所属地区:河北 - 衡水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3/10/18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各相关单位:(略)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专家和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已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围绕绿色智能低碳建筑、城市建设管理和燃气热力等领域关键技术,征集已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专家及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绿色智能低碳建筑科技创新团队
1.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理论与测评方法研究。包括:研究建筑碳排放监测、统计和核算方法,构(略)、街区和建筑不同层次的低碳指标体系,开发情景预测仿真模型与工具。
2.建筑能效提升技术研究。包括:研究基于建筑用户负荷精准预测与多能互(略)域建筑能效提升技术,开展高效智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光储直柔”(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研究。
3.零碳建筑和零(略)(园区)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研究零碳建筑、零(略)关键技术、技术体系及解决方案,开展高效自然通风、混合通风、自然采光、智能可调节围护结构关键技术与控制方法研究,研究零碳建筑环境与能耗后评估技术,开发零(略)(略)(略)优化分析工具。
4.绿色建造技术。包括:开展全过程绿色低碳建造关键技术、建筑全寿命期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绿色建造前策划后评估技术、建造过程排放控制关键技术等研究与应用。
5.绿色低碳建材。包括:构建适应高品质绿色建筑发展的新型绿色建材与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发高性能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材料、防水密封、装饰装修和隔声降噪材料、相变储能材料,研究建筑隔音降噪技术和室内环境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研发健康环保的装修材料和部品部件。
6.适宜性围护结构材料。包括:构建绿色低碳外墙保温综合评价体系,研发适宜不同(略)的外墙保温产品和技术,研究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技术及产品,开发高性能外墙保温体系的检测及评价方法。研发提高住宅结构、装修、设备、外墙、门窗、防水等耐久性能的技术和产品,研究与建筑结构同寿命的墙体保温隔热技术和产品。
7.既有建筑改造提升技术。包括:研究不同场景绿色低碳改造技术,研发既有建筑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及产品,构建新型低碳、绿色、环保的装配化装修成套技术体系。
8.超高层建筑风险防范技术。包括:研究超高层建筑风险排查、监测、预警、管控及损伤识别、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略)超高层建筑防灾应急机制与火灾防控技术。
9.抗震防灾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建筑抗震设防水平从宏观定性向风险量化转变的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减隔震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多水准设计和韧性性能设计技术、恢复建筑震后功能的装配式加固体系和设计方法。
10.施工安全关键技术。包括:研究地铁施工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地铁暗挖及地下管廊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研究危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事故预防关键技术,研究替代人工挖孔桩工艺的关键技术,提高施工风险应对能力。
11.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包括:研究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支撑体系,研究工程项目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和建设项目智能化审查、审批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BIM(略)、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略)
12.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包括:开展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究。研究数字化设计、部品部件柔性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和建筑机器人关键技术,(略)
13.现代宜居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技术。包括:装配式农房技术研究,现代宜居农房抗震设计和建造技术、农房安全性与宜居性提升技术、乡土材料与新能源利用技术、既有农房综合改造技术研究,农房综合防灾技术体系研发,(略)(略)。村庄绿色宜居空间布局、人居环境改善、适宜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二)城市建设管理科技创新团队
1.市政基础设施低碳运行技术。包括:开展城乡供水、排水、环卫、交通、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全过程碳减排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略)径、关键技术、设备产品研究,(略)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
2.城市生态空间增汇减碳技术。包括:开(略)绿地、湿地碳源碳汇机理研究,研(略)蓝绿空间固碳、控碳材料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蓝绿协同(略)开放空间增汇减碳技术和材料。
3.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修缮、防灾减灾及更新利用技术。包括:研究历史建筑的建造修复材料、传统工艺工法、结构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略)、历史建筑的动态监测、安全评估、智慧消防以及对其文化、格局、风貌和业态的设计、更新技术。
4.城市更新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包括:研(略)更新趋势、理论和方法,研(略)更新政策体系、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略)更新类型谱系划分技术和规划设计方法。
5.城市体检评估技术体系。包括:研(略)体检数据采集、综合评价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面(略)更新改造的专项体检评估技术。
6.城镇老(略)功能提升技术。包括:研究老(略)改造设计技术方法、(略)改造与修复技术、停车设施提升改造技术及适老化、儿童友好、无障碍技术集成,研究老(略)改造中的存量空间再利用模式及运营维护长效机制。
7.城市地下空间高效开发综合技术。包括:研(略)地下空间智慧停车技术、智能机器人巡检技术,存量建(略)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和智能运维技术。
8.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包括:研(略)(略)络修复(略)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城市生态修复再生技术体系,以(略)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基础设施防疫功能提升技术,研(略)绿地更新与品质提升体系化集成技术。
9.城市水环境改善与修复技术。包括:研究融合排水防涝与景观生态(略)水系重构、城市降雨溢流污染控制、再生水回(略)河湖水系水质保持、城市河湖底泥生态清淤、水生态重构及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和装备。
10.(略)络化智能化技术。包括: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略)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开展基(略)信息模型(CIM)平台的智(略)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智(略)(略)联汽车协同发展、智(略)(略)建设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
11.韧(略)设计与管控关键技术。包括:研究韧(略)设计及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多尺(略)空间风险防控与全过程适应机制和调控方法、公共设施平灾转换技术、既有建筑安全韧性提升技术、市政公用设施韧性体系构建关键技术与装备。
12.(略)化治理技术。包括:突破内涝风险诊断识别与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构(略)(略)化解决方案,研(略)洪涝协同管控关键技术与设备,实现内涝问题诊断-风险防控-系统化防治-可持续维护全过程的精细化智慧化管控。
(三)燃气热力科技创新团队
1.燃气、热力基础设施低碳运行技术。包括:开展城乡燃气、热力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全过程碳减排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略)径、关键技术、设备产品研究,构建燃气、热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
2.清洁能源取暖技术研究。包括:热电联产乏汽余热利用技术,工业化余热规模化供暖、(略)余热供暖、核能供暖技术研究,污水源、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技术研究,“井下换热”技术研究等。
3.(略)更新改造技术研究。包括:(略)更新改造技术,(略)保温材料产品研发,供热场站、管网智能化改造技术研究等。
4.多能源互补供热体系构建研究。包括:多能源互补供热体系设计研究,(略)运行策略研究,(略)构建,
“源、网、站、荷”全过程智慧供热研究。
5.天然气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技术、烟气冷凝热回收技术等。
6.(略)研究。包括:短周期储热、跨季节储热等储热设施研究与应用。
7.区域间供热资源平衡调配研究。包括: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水热同输技术(略)域长输供热技术等。
二、专家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违纪、违法和不良信用记录。
2.活跃在科研一线或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精通所从事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
3.高校专家等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全日制博士学历的专家可适当放宽职称要求。
4.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68年1月1日后出生,院士除外),个别特殊情况可放宽到60岁。
5.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开展绿色智能低碳建筑、城市建设管理或燃气热力等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二)优先条件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具备以下条件的专家优先入选:
1.“两院”院士;
2.国家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中的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巨人计划”领军人才。
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骨干企业、转制院所、(略)等企业的总工程师、技术总监和技术骨干;
4.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主要完成人,近五年省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二等奖第一名完成人;
5.省属高校校级领导,内设学院院级领导;
三、申报组织
符合申报条件的专家按照要求填写《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专家和研究项目申报书》2份和《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专家和研究项目汇总表》并提供纸质证明材料,于10月23日11:30前报送科研处610室,申报书、汇总表和证明材料电子版发送至科研处邮箱:(略)
联系人:(略)

企业专属对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