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余庆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施方案

所属地区:贵州 发布日期:2024-01-22
所属地区:贵州 - 遵义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1/22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共(略))文件要求,结合《(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略)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遵义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余庆生态优势,以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为重点,以率先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突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积极促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奋力推进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标准稳定在100%,县城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00%达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单位:(略)
到2035年,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略)前列,(略)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全市领先;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两山”实践探索取得重大进展,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和可复制推广模式。
二、推动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行
(一)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体系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体系。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推进粮食生产(略)、重要农产品生产(略)及特色农产品(略)建设,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生态(略)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涵养和生态治理修复,构建科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适当增加城镇建设用地空间规模,扩大相对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引导人口、产业相对集中布局。(牵头单位:(略)
2.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略)、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强图”(略)。编制村庄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指导和引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程序,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牵头单位:(略)
(二)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3.落实三条控制线优先序。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应划尽划,确保三条控制线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将“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牵头单位:(略)
4.对所有国土空(略)分类实施用途管制。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略)
三、(略)保护修复先行
(一)(略)保护制度
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乌江流域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十四五”治理石漠化面积11.3平方公里,到2025(略)水土保持率达75%以上。推进中小河流域治理,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对花山、构皮滩、大乌江等水土流失侵蚀强(略)域进行攻坚治理,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加大矿山生态修复(略)土地修复后综合利用。实施国储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抚育等重点工作项目,持续推进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牵头单位:(略)
6.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加强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继续开展乌江干支流两侧10公里范围内废旧露天矿山、灾毁地生态修复,推动国土空间绿化。完善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牵头单位:(略)
7.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善乌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争取生态补偿试点示范,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和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略)生态补偿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牵头单位:(略)
(二)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8.巩固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略)创建成果,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略)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完善城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推动创建(略)城、城镇。(牵头单位:(略)
9.完善自然保护地保护及管理机制。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核心(略)和一般(略)实施差别化管控。加强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大乌江省级风景(略)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升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贵州)自然(略)重要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和应急防灾水平。(略)络体系建设,分步建立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新体制。(牵头单位:(略)
10.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珍稀物种人工保种群体普查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强化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略)、珍稀鱼类自然(略)建设管理,推进乌江流域特有鱼类典型栖息地修复试点。开展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推进古树名木大树保护;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开展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行动。到2025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100%。(牵头单位:(略)
11.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版,统筹开展森林、水、湿地、地下资源、地表基质层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略)风景(略)、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重要的湿地、国有林场等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全民所有单项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确权登记时序根据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情况动态调整。探索建立统一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制度,优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报表体系和技术方法,有序推进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和湿地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牵头单位:(略)
四、推动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先行
(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12.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全面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从严控制化工、油品储运销、餐饮油烟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略)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牵头单位:(略)
13.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乌江、余庆河、觉林河等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完善流域纵向协作机制和横向联动机制。结(略)更新改造,积极(略)城、(略)“清污分流”改造,推动水环境敏(略)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略)建设。到2025年,县级及以(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牵头单位:(略)
14.强化土壤、固体废弃物污染监管。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略)
15.健全农村环境治理机制。健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和循环农业模式推广机制,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略)推进示范工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到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90%。(略)乡两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牵头单位:(略)
(二)健全严格的环境监管体系
16.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加快完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的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设施设备,2024年重点排污单位:(略)
17.完善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体系。推进减污降碳制度机制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引领“四化”发展、重大发展事项与减污降碳同步一体研究决策的制度。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终身追责制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领域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建立财政承担环境治理支出责任。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做好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等的衔接。(牵头单位:(略)
18.加大生态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问题整改。开(略)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梳理群众在生态环境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深入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略)年”专项行动。(牵头单位:(略)
(三)建立完善环境(略)场体系
19.构建规范(略)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平等对待(略)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完善招投标管理,依法开展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规模。(牵头单位:(略)
20.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推进贵州余庆(略)、县水务局)
21.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标准并健全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基于排放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的企业分类分档差别化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牵头单位:(略)
五、推动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先行
(一)创新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22.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机制。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茶叶、辣椒、中药材、果蔬、红梁、烤烟、畜禽等产业稳量提质,重点打造茶叶、果蔬、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建设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积极开展绿色种植或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稻一菜”“稻一烟”水旱轮作、稻渔共生、稻禽协同、“粮经套作”等农业组合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确保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规模化养殖场粪污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稳定在80%、95%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确(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牵头单位:(略)
23.健全传统产业转型机制。大力推进茶叶,特别是苦丁茶技改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茶叶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茶叶首位产业质量效益。改造提升烟花爆竹技改,发展科技烟花。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及制造业智能化,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牵头单位:(略)
24.健全新型工业发展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新型烟花和新型建材,以资源精深加工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为重点,狠抓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绿色工(略);责任单位:(略)
25.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挖掘乌江黄金水道沿岸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发展特色文旅融合产品,建设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龙头的精(略),提升飞龙(略)、浪水(略)、老林(略)等旅(略)(略)。加快发展康养产业,重点打造医疗、森林、体育等康养度假旅游产品,建设省级森林旅游(略)和森林康养基地。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以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牵头单位:(略)
(二)建立有利于产业绿色升级的体制机制
26.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化发展。推进循环化改造和生态化升级,推广应用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技术设备,实现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鼓励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牵头单位:(略)
27.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创建绿(略)和绿色工厂,培育绿色产品、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略)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牵头单位:(略)
28.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制度。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加大绿色金融信贷、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强化金融与产业绿色化协同发展。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先行先试,推动在余金融机构设立绿色分支机构,强化绿色专营机构导向作用。创新绿色信贷抵质押担保模式,开发兼具灵活性和适用性的绿色金融产品。(牵头单位:(略)
(三)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8.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清洁能源有序开发利用,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优化发展水电,依托构皮滩水电站,打造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支持利用工(略)宇建筑等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规范推进风电、生物质能、垃圾发电项目。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0%左右。(牵头单位:(略)
29.强化节能降耗制度落实机制。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制度约束,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将节能减排目标、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目标分解至各行业,严格责任落实和目标考核。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行业降碳行动。优化天然气利用方向,大力推进交通、工业领域天然气替代,持续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到2025年,单(略)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力争达到20%,单(略)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达目标。(牵头单位:(略)
30.落实资源节约利用制度。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科学制定用水定额并动态调整,推动节水农业发展,全面开展工业节水行动,严格控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分类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牵头单位:(略)
31.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低碳试点。聚焦低碳能源培育、低碳产业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综合低碳转型等四大类型,争取省级低碳试点。持续推动现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到2025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推动交通领域绿色化改造,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方式:(略)
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
(一)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
32.丰富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类型。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划清所有权和使用权边界,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合理界定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权责归属。放活林地(草地)经营权,促进流转经营。(牵头单位:(略)
33.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略)格化监测手段,对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各类现有生态产品的数量、质量等底数,分类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依托“(略)”,探索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大数据体系。建立生态产品动态监测制度,及时更新掌握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信息。(牵头单位:(略)
(二)建立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34.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积极参加辣博会、茶博会、竹博会、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和生态产品推介活动,推动生态产品交易。依托中国(遵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略)(略),组织开展生态产品线上云交易、云招商,通过“(略)+”、特色电商等渠道开展生态产品线上推介和交易。(牵头单位:(略)
35.大力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探索开展森林覆盖率、碳汇等生态资源权益指标交易和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交易。充分发(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拓展排污权交易的污染物交易种类和交易范围。探索建立用能权交易机制。开展水权交易试点,适时完善水权交易机制。(牵头单位:(略)
36.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加强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壮大余庆苦丁茶品牌,加大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广。强化绿色工业品牌体系建设,加快把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庆小叶苦杜茶”打造成为知名公共品牌。做大做强飞龙湖文旅品牌,着力打造红旅、茶旅、康旅品牌,持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牵头单位:(略)
七、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略)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略)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落实职能,研究解(略)生态文明建设(略)工作中的全局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和事项。将生态文明建设(略)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强化战略意图和政策措施,逐步健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各乡镇(街道)和县有关部门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略)工作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本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推动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
(二)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各行业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发挥试点在改革中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重点在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绿色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三)争取政策支持。做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争取省生态环保发展基金,采用设立基金等多种融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略)工作。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工具,优先安排绿色信贷的再贷款、再贴现业务,加大碳减排的优惠贷款投放。创新环境服务模式,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企业污水排放差别化收费机制。
(四)强化法治保障。积极构建全链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落实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机构全覆盖方案、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文件,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机制。强化生态环境检察工作力度,建立“林长+检察长”的两长协作机制,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机制。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落实检察监督职责,推动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改革,构建“司法+生态修复”办案模式,完善磋商、司法确认和概括性授权等制度。健全乌江流(略)域司法协作机制,(略)域联动。
(五)开展评估推广。加强对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适时开展任务成效评估,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对成熟、试行有效、值得推广的经验,要尽快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及时纠错,注重总结经验。






企业专属对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