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选择
反选
反选将当前选中的变为不选,未选的全部变为选中。
华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其他
取消
确定

标题:泸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救援专项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泸州市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点击数:1发表时间:2024-05-17

所属地区:四川 发布日期:2024-05-17
所属地区:四川 - 泸州 招标业主:登录查看 信息类型:招标公告
更新时间:2024/05/17 招标代理:登录查看 截止时间:登录查看
(略)人民政府,市地质灾害防治与救援专项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略)
现将《(略)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略)地质灾害防治与救援专项工作指挥部
2024年5月17日

(略)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略)“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2023—2027年)》等规定和要求,结(略)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概况
(略)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河流切割强烈,坡陡谷深,是全省地质灾害(略)之一。截至2024年4月底,全市排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31处,分布在(略)(略)(略)等3个县和44个乡镇(街道),对1208户5144人约4.55亿元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不同程度威胁。
二、2024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致灾因素分析。
1.地质环境脆弱。全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较复杂,由北向南呈浅丘—中山过渡,南部中(略)“V”型沟发育。境内地层岩性多变,北部丘(略)多发育红层砂泥岩,南部低山、中山以(略)(略)发育碳酸盐岩地层,夹有砂岩、页岩等碎屑岩类地层。
2.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根据气候资料,近(略)异常气象情况增加,极端天气增多,局部强降雨频繁出现,各地降雨量严重分布不均。局地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秋雨秋汛等重点时段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3.地震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市及(略)域地震呈较活跃状态,2019(略)发生6.0级地震,2021(略)发生6.0级地震,2022年甘孜州(略)发生6.8级地震,导致部分岩土体破碎,影响地表斜坡稳定性,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增高。
4.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略)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范围广、持续强度高,对地质环境条件改变较大。我市属地质灾害(略),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二)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5—9月)(略)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大雨开始期出现在4月上旬,较常年偏早;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有5次(略)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主汛期(6—8月)降水量总体偏多,涝重于旱,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汛期强降雨呈现出局地性、突发性、高强度、高影响的特点,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汛(略)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易发、高发态势,尤其是(略)(略)(略)等深切割的深丘—中(略)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全市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略)(略)谷,强降雨可能诱发泥石流。全年地质灾害的发生范围、规模及危害程度主要与降雨量和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应特别注意防范强降雨诱发的群发性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汛期(5—9月)(略)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因此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高峰时段在主汛期(6—8月)及秋汛期,特别是强降雨和连续降雨时段及雨后2—3天,需予以重点关注。市内的工程活动以全建设周期为重点防范时段。
(二)重点(略)域。按照四川省地质灾害(略)划,全市均为地质灾害(略),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发生类型、频次,大体上以纳溪—合江一线为界,主要分为(略)域:
南部中—低山(略)。该区域内地形高差大,切割深,山峦迭嶂,沟谷纵横。地质构造复杂,煤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大,各种在建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易出现夜雨和局地暴雨天气,具有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灾害类型以中小型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泥石流为主。特别是(略)(略)(略)三县和(略)谷岸坡、曲流河凹岸、陡坡陡崖及人工高陡边(略)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的重点(略)
北部红(略)。该区域内地层岩性多为软硬互层的砂泥岩,其中软质泥岩易遭受风化侵蚀,硬度相对较大、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砂岩易形成危岩体。近年(略)本地及周边地震造成岩体破碎,(略)、公路、水利、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对地质环境条件改变较大,特别是(略)北部、(略)、龙(略)、泸(略)域中地形坡度较陡的斜坡,受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发生小型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较多,属重点(略)
(三)重点防范对象。全市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农家乐、民宿、安置点、工棚营地等人口(略);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的房屋前后及左右两侧;(略)、铁路、水利、矿山、(略)、大型深基坑(边坡)等重要工程建设(略);交通干线沿线、旅(略)、网红打卡点、弃渣场地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略)域均属重点防范对象。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略)
(二)完善协调联防机制。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健全“指挥部+清单制”,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管理、气象、水务、水文等部门(单位:(略)
(三)严防工程建设领域地质灾害。(略)人民政府要细化明(略)内住建、交通、能源、水利、文化和旅游、铁路、(略)、农村切坡建房等行业领域工程建设活动中地质灾害防治的部门职责边界,统筹组织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体育、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文化广电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电力、通信等部门(单位:(略)
(四)持续开展隐患排查。(略)、各部门(单位:(略)
(五)做实做细预警避险工作。(略)、各部门(单位:(略)
(六)大力推进增发国债项目实施。(略)人民政府要切实增强抓好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规划实施的责任感、使命感,建立高效推进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加强资金和要素保障,强化项目进度、安全、质量控制和资金监管、廉政风险防控,确保高标准如期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整体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靠前服务指导,合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确保所有增发国债项目5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和资金拨付。
(七)缜密组织实施综合治理。(略)要统筹抓好常态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加强对已建治理工程的清淤维护,确保持续发挥防灾减灾功效。要做好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储备,及时完成项目储备库补库工作。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信用监管,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戒力度,提升项目质量。
(八)提升应急支撑保障能力。(略)、各部门(单位:(略)
(九)持续提升全民防灾能力。(略)、各部门(单位:(略)


企业专属对接人